夏季通过输入1kW的电能,能为建筑物提供3.5~4kW的冷能。而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从地层中提取和释放热能。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都属于地能热泵的范畴,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们提取和释放地能的方式不同。1.2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1.2.1水源热泵系统水源热泵是通过抽取与地层同温度的地下水,机组与地下水换热后,地下水通过回灌井回灌到地层中。根据系统负荷量及需水量的大小,地层的能力和回灌能力来设计抽水井和回灌井的数量。抽灌井可为一抽一灌、一抽多灌或多抽多灌。1.2.2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在密闭的换热管里循环的循环液与地层之间进行热量交换,冬季吸热、夏季散热。根据系统负荷量的大小。地层的导热能力来设计换热孔形式、数量和。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线,应事先挖槽,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宜高低悬殊。就降水施工需根据地质报告及建筑本身如基础,地下室范围等通过计算,将地下水降低到合理位置才能进行此部分的施工,一般来说降水施工方案有以下几种:(参考了LHHYYL的精彩回答)轻型井点(多级轻型井点):适用于岩土渗透系数为10**(-2)~10**(-5)cm/s;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轻型井点为3~6m、多级轻型井点为6~12m。建筑物在进行地下部分施工时,由于地下水位。 以根为单位计算,使用按套、天计算。(1)井点套组成轻型井点:50根为一套;井点:30根为一套;大口径井点:45根为一套;电渗井点阳极:10根为一套。(1)应优先采用挡水作用的支护结构,如深层搅拌桩、钢板桩、砼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等,并尽可能把降水井点立管埋设在支护墙的内侧(基坑一侧),井点立管的深度应浅于支护墙的深度。(2)合理确定井点立管的深度,控制降水曲线。当基坑附近没有建筑、管线、道路时,坑中井点水位应降至基坑底面以下Im为宜;当邻近有建筑、管线时,井点主管埋深可适当,其深度以保证基坑不出现流沙为宜。(3)适当控制抽水量或离心泵的真空度。在开挖基坑时,井点降水用的抽水量或真空度运。在垫层、桩承台、地下室底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