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以查清当地地层、地下构造断层及裂隙分布规律,预估水量,极大的概率。
1、选尽可能远离下水道、排污管及河边的地方。
2、打井时必须及时用砖衬砌,越深越要及时衬砌,防止塌方。
3、用涵管作内胆时可以一次性挖到深度后开始放管。但土质必须属于不容易塌方的地质处使用。
4、打井的深度必须要挖到下面的土有明显的水迹才能停止。
5、封底必须用干净的不易风化的石子或大石块。
6、所有必须注意安全,特别是下面挖土人员必须戴安全帽,达到一定深度必须有要备从上面向下压空气的设备。发现有塌方现象人员立即撤离。一般地质不会出现塌方现象的。
来确保打井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打井之前,一定要了解井的构造,井的构造井底用卵石和粗砂铺垫。井底以上高约1m的井壁,外周充填厚30-60cm的沙砾。以利地下水渗入;离地面1-3m的井壁,周围应以粘土或水泥填实,内面用水泥沙浆抹平,以防污水渗入井内,井台用不透水材料。半径1-3m,以便于排水,井栏一般高出地面03-05m,以防止污水溅入和地面垃圾尘土等被风吹入井内,并取水方便和安全,井口好设盖,如能修井棚或围墙,则可防止禽畜接近水井,井水的消毒井水需用漂澄清液消毒,特别是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 但是,自然界中的自流盆地及自流斜地的含水层,埋藏条件是很复杂的,往往在同一个区域内的自流盆地或自流斜地,可埋藏多个含水层,它们有不同的稳水位与不同的水力联系,这主要取决于地形和地质构造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地形和构造一致时,即为正地形,下部含水层压力高,若有裂隙穿透上下含水层,下部含水层的水通过裂隙补给上部含水层,反地形,情况相反,含水层通过一定的渠道补给下部的含水层,这是因为下部含水层的补给与区常位于较低的位置,承压含水层直接出露在地面,属潜水,补给靠大气降水。若承压含水层的补给区出露在表面水附近时。补给来源是地面水体;如果承压含水层和潜水含水层有水力联系。